本技術涉及面料處理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面料收納折疊轉移裝置。
背景技術:
1、面料收納技術在紡織行業(yè)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面料生產(chǎn)過程中,高效的收納和轉移裝置能夠顯著提升生產(chǎn)效率。隨著紡織行業(yè)的發(fā)展,自動化和機械化的應用日益廣泛,各種面料處理設備層出不窮,為提高產(chǎn)品質量和生產(chǎn)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面料在完成烘干工序后,需要進行后續(xù)的驗布操作,這一過程對設備的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2、在面料經(jīng)過烘干之后,需要將面料轉移并進行后續(xù)的驗布。目前在烘干之后通常是先將面料收卷在一起,然后將收卷后的面料移動至驗布機的一側,然后再對收卷后的面料進行放卷。放卷時需要人工扯動面料,使得面料卷進行轉動,從而將面料展開,當面料卷較大時,扯動面料的過程容易使得面料被繃緊,容易影響后續(xù)驗布過程中的檢測結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減弱面料的展開過程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本技術提供一種面料收納折疊轉移裝置。
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面料收納折疊轉移裝置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面料收納折疊轉移裝置,包括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滾輪;
4、支撐桿,設置于所述支撐架上,用于支撐面料;
5、支桿,設置有兩根,且與所述支撐桿平行,其中一所述支桿用于推動面料向左下方折疊,另一所述支桿用于推動面料向右下方折疊;
6、支撐件,固定設置于所述支撐架上,所述支撐件設置有兩組,且分別位于支撐桿的兩側,所述支撐件用于支撐支桿;
7、夾緊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架上,用于夾緊面料的一端。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架上的滾輪便于整體裝置的移動,提升了操作靈活性;支撐桿為面料提供了穩(wěn)定的支撐點,確保折疊過程的順利進行;兩根支桿分別推動面料向左下方和右下方折疊,可完成面料的折疊收納;夾緊組件能夠牢固夾持面料的一端,避免了面料的初始端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生滑動或偏移,提高了折疊過程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由于面料并未收卷,而是通過折疊的方式進行收納,各層面料之間的摩擦阻力較小,因而將收納后的面料轉移至驗布機的一側后,將面料展開的過程中面料不易受到較大的張力,從而保證面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9、可選的,所述夾緊組件位于支撐桿靠近支撐架的一側,所述夾緊組件包括夾板、雙頭螺桿和電機,所述夾板滑動連接于支撐架上,所述夾板設置有兩個且平行排布,所述雙頭螺桿轉動連接于支撐架上,所述雙頭螺桿兩端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雙頭螺桿的其中一端與一夾板螺紋連接,所述雙頭螺桿的另一端與另一夾板螺紋連接,所述電機設置于支撐架上,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雙頭螺桿同軸固定連接。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電機驅使雙頭螺桿轉動,使得兩個夾板分別夾緊于面料初始端的兩側,完成對面料初始端的夾緊固定,結構簡單,穩(wěn)定可靠;由于面料的初始端被夾緊固定,在面料后續(xù)的折疊過程中,面料不易發(fā)生滑移,有助于保證折疊效果,后續(xù)的轉移過程中,面料也不易從支撐桿上掉落,為轉移操作提供了穩(wěn)定保障。
11、可選的,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導軌設置有兩組,每一組均包括兩根延伸方向相同且間隔平行排布的導軌,兩組所述導軌的延伸方向呈交錯設置,兩組所述導軌的底端朝相互靠近的一側彎曲,其中一組所述導軌與一支桿對應,另一組所述導軌與另一支桿對應,所述支桿的兩端均固定設置有導向塊,所述導向塊滑動連接于導軌中,每一組所述導軌中的其中一根導軌的底端均設置有缺口,所述導軌上于缺口處設置有開閉組件,所述開閉組件用于調節(jié)缺口的開閉狀態(tài),以使缺口開啟時,支桿能夠沿自身軸線方向從缺口處滑出導軌。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軌的交錯設置和底端彎曲設計能夠引導支桿分別向左下方和右下方推動面料,實現(xiàn)折疊方向的精準控制;導軌與支桿之間通過導向塊滑動連接,保證了支桿運動的平穩(wěn)性;由于設置有導軌,因而將支桿移動至導軌的頂端后,松開支桿,支桿即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下,支桿的下落過程無需操作人員一直手扶著支桿,有助于簡化操作,減輕工作量;開閉組件的存在使得支桿在需要時可以從導軌的底端抽出,支桿抽出后可重新移動至導軌的頂端,然后再次對面料進行折疊。
13、可選的,所述開閉組件包括連接板、避讓板和第一彈簧,所述連接板固定設置于導軌上,所述避讓板滑動連接于連接板上,所述第一彈簧連接于避讓板和連接板之間,所述第一彈簧使得避讓板與導軌相抵并將導軌的缺口封閉。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板作為固定基礎,確保避讓板能夠穩(wěn)定滑動;避讓板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抵緊在導軌上,從而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保持導軌的完整性;當需要向外抽出支桿時,克服第一彈簧的彈力使避讓板向外移動,進而打開缺口,實現(xiàn)支桿的順利脫離。
15、可選的,所述支桿內部設置有空腔,所述支桿的外壁上開設有與內部空腔連通的吸附孔,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與支桿內部的空腔連通,以使吸附孔抽真空并將面料吸附固定。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桿內部設置空腔并與吸附孔連通,同時配合支撐架上的真空泵實現(xiàn)抽真空操作,能夠將面料牢固地吸附固定在支桿表面;例如當左側的支桿抽真空將面料的左下端吸附固定時,將右側支桿抽出并將這一支桿重新裝入對應導軌的頂端,移動支桿的過程中,面料還處于持續(xù)下落的狀態(tài),因而此時新落下的面料會繼續(xù)落至左下方;將右側支桿重新裝入導軌頂端后,支桿下滑時可將面料向右下方折疊,被折疊的面料為右側支桿從下至上轉移過程中落下的面料以及右側支桿從上向下滑落過程中新落下的豎直面料,而左側支桿右方的已經(jīng)折疊完成的面料由于已經(jīng)被吸附固定,因而不會發(fā)生移動,即吸附孔的設置可減弱后續(xù)的折疊過程對已經(jīng)折疊完成的面料造成的影響,從而使得折疊后的面料更加整齊,有助于保證面料折疊收納后的穩(wěn)定性。
17、可選的,所述導軌中設置有充氣件,所述充氣件呈長條狀且充氣后沿導軌方向鼓起并伸長,所述充氣件的底端與導軌固定連接,所述充氣件的頂端呈活動設置,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氣泵,所述氣泵的輸出端與充氣件的內部連通,所述充氣件上設置有排氣口,所述導向塊與充氣件活動設置的一端相抵,以使支桿和導向塊沿著導軌下滑時推動充氣件的端部移動,使得充氣件被壓縮,充氣件中的氣體通過排氣口排出。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充氣件起到緩沖的作用,當支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導軌向下滑動時,支桿帶動導向塊下滑,導向塊驅使充氣件的活動端下移,使得充氣件被壓縮,充氣件中的空氣通過排氣口排出,由于排氣口較小,充氣件中的空氣需要一定時間才可排出,因而充氣件的排氣過程能夠起到緩沖效果,減緩支桿的下落速度,使得支桿的下落速度能夠與面料的下落速度更加適配,避免支桿下落速度過快對面料造成較大壓力,從而保證面料的質量,保證后續(xù)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除此之外,充氣件還可吸收支桿下落過程的沖擊力,保證安全性以及使用壽命。
19、可選的,所述導向塊上設置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一端與支桿內部的空腔連通,所述連接管的另一端用于與充氣件上的排氣口連通,以使充氣件被壓縮時,充氣件內部的空氣通過連接管流入支桿內部空腔中并通過吸附孔排出。
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管的設置實現(xiàn)了充氣件與支桿內部空腔之間的連通,因而從充氣件中排出的氣體可通過連接管流入支桿內部空腔中,然后通過支桿上的吸附孔排出,使得支桿在推動面料向下折疊的過程中,支桿能夠向外排氣,使得支桿和面料之間形成一層氣隙,從而減弱支桿和面料之間的磨損,保證面料的質量;減少磨損還可減少產(chǎn)生的纖維碎屑等雜物,避免這些雜物堵塞吸附孔;除此之外,支桿排出的氣流還可帶走面料與支桿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避免對面料造成損傷,因此本技術還適用于對溫度敏感的高端面料(如絲綢、合成纖維),擴展了裝置的適用范圍;氣流在帶走熱量的同時,可清除面料表面的微小纖維或雜物,對面料進行清潔,還可帶走面料表面因摩擦產(chǎn)生的靜電,減少靜電吸附的灰塵或對面料纖維的損傷;由于氣流通過吸附孔排出,因而排出的氣流還可實現(xiàn)對吸附孔的清潔,從而避免吸附孔的堵塞,有助于保證真空吸附效果;上述設置合理利用了充氣件向外排出的空氣,可減少浪費。
21、可選的,所述連接管的側壁上開設有透氣孔,所述充氣件的端部固定設置有安裝殼,所述安裝殼滑動設置于導軌中,所述排氣口設置于安裝殼上,所述安裝殼上設置有遮擋組件,所述遮擋組件包括擋板和第二彈簧,所述擋板滑動連接于安裝殼上,所述第二彈簧連接于擋板和安裝殼之間,所述第二彈簧使得擋板抵緊在排氣口處的壁面上并將排氣口封堵,當支桿和導向塊下滑時,導向塊上的連接管將擋板推入安裝殼內側,使得連接管與充氣件內部連通。
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常態(tài)下,第二彈簧使擋板抵緊在排氣口處實現(xiàn)封閉效果,因而需要將充氣件充氣鼓起并伸長時,注入充氣件中的空氣無法通過排氣口排出,可減少氣體的浪費,保證充氣速度;當支桿和導向塊下滑時,導向塊帶動連接管下滑,連接管推動擋板克服第二彈簧的彈力進入安裝殼內側,從而實現(xiàn)連接管與充氣件內部的連通,確保氣體能夠從充氣件排出并進入支桿內部的空腔,最終通過吸附孔排出,即遮擋組件的設置不會影響充氣件和連接管的連通效果;除此之外,擋板還可有效防止外部雜質進入充氣件內部。
23、可選的,當所述充氣件完全鼓起時,所述充氣件的頂端位于兩導軌交錯點的下方。
2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桿重新裝入導軌頂端時,支桿沿著導軌下滑的初始階段,可快速下落,使得支桿能夠快速與面料相抵。
25、可選的,所述導向塊上開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中活動設置有滾珠,所述導軌中設置有導向槽,所述滾珠與導向槽的槽底相抵。
2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滾珠與導向槽的槽底相抵,能夠減小導向塊在導軌中滑動時的摩擦阻力,從而使導向塊在導軌中的滑動更加順暢;同時,滾珠的設置還能提高導向塊滑動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避免因摩擦力不均導致的卡滯現(xiàn)象,進而確保面料折疊過程的平穩(wěn)性和準確性。
27、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28、1.通過支撐架、支撐桿以及兩根支桿的配合,能夠實現(xiàn)面料向左下方和右下方的折疊,由于面料通過折疊的方式進行收納,因而各層面料之間的摩擦阻力較小,后續(xù)將面料展開時不易對面料造成張拉,有助于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9、2.支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導軌下滑,支桿推動面料進行折疊;支桿下滑過程中會將充氣件中的氣體排出,充氣件可起到緩沖作用,減緩支桿的下滑速度,使得支桿的下滑速度與面料的下落速度更加適配,避免支桿下滑過快導致對面料造成較大壓力導致面料變形。
30、3.支桿上的吸附孔能夠抽真空,從而吸附固定面料的一端,使得面料已經(jīng)折疊完成后的部分固定,后續(xù)另一支桿在推動面料進行折疊的過程中,不易對面料已經(jīng)折疊的部分造成牽拉,從而保證折疊效果。
31、4.支桿在下滑過程中,充氣件被壓縮,充氣件中的氣體流入支桿內部的空腔中,支桿內部空腔中的氣體通過吸附孔排出,從而在支桿和面料之間形成一層氣隙,減少支桿和面料之間的磨損,可保證面料質量;還可減少因磨損而產(chǎn)生的纖維碎屑堵塞吸附孔的可能;排出的氣流還可實現(xiàn)吸附孔的自清潔,從而保證吸附孔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