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敘述了一種用于裝卸以平面形式排列的金屬棒、結(jié)構(gòu)鋼尤其是管子的裝置。
金屬棒和結(jié)構(gòu)鋼的裝卸有許多不便之處,尤其是考慮到裝卸人員的安全和對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噪音時是如此。目前,對于上述的長型金屬構(gòu)件來說,如果將它們從一個庫房搬運到另一個庫房或者在交通工具上裝卸時,主要采取下述兩種不同的方法:
第一種搬運長型金屬物件的方法是建立在電磁鐵應用基礎(chǔ)上的。在搬運時,一個帶有電磁鐵的升降設(shè)備將一件或多件最好是捆扎過的長型金屬物件吸附住,然后,將它們釋放在目的地。
帶樞軸的安全臂與電磁鐵相配合,這些臂可以相對于電磁鐵做垂直運動,以便防止被運載的金屬物件墜落,甚至在斷電和電磁鐵磁性消失的情況下也能做到這一點。從這種工作方法中可以看出,除了升降設(shè)備的操作人員以外,還需地面人員去適當?shù)匕仓帽贿\載的金屬物件。
另一種搬運長型金屬物件的方法是使用繩索把若干個金屬物件捆扎在一起,然后,用承重臂或升降機吊勾將捆扎好的金屬物件作為單個物品進行搬運,例如使用起重機或常規(guī)的自走式裝置。
在卸貨時,由于金屬物件之間的碰撞和滾動,上述兩種裝卸方法將產(chǎn)生極大的噪音,並且可能對被裝卸物件的表面造成損傷。特別是在堆積長型金屬物件時,這兩種裝卸方法的缺點就更為明顯。為了把物件排列的易于裝卸并且留有足夠的空隙插入捆扎繩索或升降機承重臂,必須對所裝卸的物件進行分層,每一層物件下面都由木制隔板或撐梁分隔。長型金屬物件堆需要人工從其中插入或抽出隔板,在隔板斷裂的情況下,物件有可能滑落或發(fā)生位移,這對物件本身和裝卸都是很不利的。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克服上述裝卸的不便之處,盡可能地減小噪音的裝置,除了起重機操作人員外,不需要任何其他人員,它消除了管子意外墜落的危險從而保證了裝卸的安全。本發(fā)明中的裝置具有下列特征:它包括有一個被升降機吊鉤勾住的支架;至少有兩對安裝在支架上的可轉(zhuǎn)動的承重卡臂;至少有一對可以相對于卡臂運動并且有一些槽的平板型電磁鐵,通過這些槽,一些金屬塊可以伸出或縮回,從而吸住多個排列成一層的物件;以及使電磁鐵相對于支架而升高或降低的設(shè)備。
在本裝置的實施例中,具有圓型橫截面的鋼管被作為具體的例子,裝卸這種鋼管時,上文所提到的不便之處最為顯著。不過很顯然,本裝置也適用于裝卸其它不同形狀的金屬物件,尤其是鋼材,例如棒材和寬度合適的長形板材。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並結(jié)合附圖對本裝置的上述特性和進一步的特性做詳細的敘述,其中:
圖1是一個透視圖,它顯示了本裝置在裝載或卸下一層管子時卡臂開啟的情形;
圖2是一個透視圖,它顯示了本裝置在裝運階段中卡臂閉合的情形;
圖3是電磁鐵與被裝卸的一層管子發(fā)生接觸時的剖面圖。
參看圖1、圖2和圖3,本裝置有一對安裝在支架下邊的電磁鐵8。每一個電磁鐵8都是一個具有合適尺寸的平行六面體,其內(nèi)部有一些為安置金屬塊4而設(shè)置的槽,金屬塊4可以伸出,也可以縮回,因此可以完全與被裝卸的物件或管子18的表面相匹配。
每一個電磁鐵8都與升降機的電源相連接(圖中未畫)。它們的勵磁和去磁控制裝置可以很便利地安裝在升降機的控制室內(nèi),操作人員在那可以直接操作機器工作。
本發(fā)明的一個主要特征是,電磁鐵8不安裝在支架1上,而是可以相對于支架1做垂直運動。
本裝置有幾個與電磁鐵8相配合的卡臂17,其作用是卡緊被裝卸的物件,例如圖中的鋼管18。在本實施例所畫的裝置中,卡臂17有四個,但也可選用不同數(shù)量的卡臂17,尤其是選用四個以上的卡臂17,這要根據(jù)管子18的長度而定。
如圖1和圖2所示,每一個卡臂17都由一個L型金屬桿組成,此金屬桿有一個垂直臂19和一個水平臂20??ū?7的臂19的一端作為軸點而插在支架1上的一個孔里。臂19的這個端部被安裝在孔內(nèi),一方面可以使臂19做旋轉(zhuǎn)運動,另一方面也防止它從孔內(nèi)掉出。
卡臂17的轉(zhuǎn)動是通過使其適當?shù)貜某跏嘉恢茫▓D1)移動到工作位置(圖2)而實現(xiàn)的。在初始位置上,電磁鐵8既可以向下運動,也可以向上運動;在工作位置上,卡臂與電磁鐵一起將管子18卡緊。
在工作中,每一個卡臂17的臂20都將其本身放置在電磁鐵8的下邊,與平放在管子18上邊的電磁鐵的下表面相對應,以便組成若干個能夠卡緊管子的“夾子”。在工作期間,每一對卡臂17的臂20的端部幾乎相互接觸,因此,可以防止直徑即使很小的管子從卡臂中漏出掉下。
本裝置的工作過程敘述如下:假定從圖1的初始位置開始工作,此時,電磁鐵8未被勵磁,相對于支架來說,它們所處的位置低于卡臂17的臂20。在這個位置上,電磁鐵處于從本裝置向外伸出的狀態(tài)。
然后,起重機操作人員操作懸吊本裝置的升降設(shè)備,使其下降,直到電磁鐵8與管子18相接觸。當電磁鐵8放置在管子18上時,升降機的向下運動就被自動停止了。如果電磁鐵8相對于管子18的位置被正確地放置好了,操作人員就開動本裝置使電磁鐵8勵磁,然后起吊升降機。
起吊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的起吊高度很短,例如只把被電磁鐵8吸附住的一層管子18升高幾厘米。這一起吊是為了檢查電磁鐵8是否已經(jīng)把這層管子吸附住了。在這一起吊結(jié)束時,一臺電機開始工作,它驅(qū)動電磁鐵向上運動。
當電磁鐵完全縮回時,卡臂17就旋轉(zhuǎn)到工作位置,從而把它們的臂20放置在管子18的下面(如圖2所示)。
此時,升降機再次開動,開始第二步起吊,這時,電磁鐵向下運動,直到管子18與卡臂17的臂20相接觸為止。
在這個位置上,懸吊電磁鐵的纜繩稍有松馳,保持勵磁狀態(tài)的電磁鐵8通過其自身的重量將管子18緊緊地壓在卡臂17上,從而將管子18卡緊。由于電磁鐵很重,所以采用這種方法可使管子18避免任何與其縱向軸相平行的位移,並且防止了管子18從本裝置上漏掉。
在第二步起吊結(jié)束時,操作人員開動水平移動電機,將本裝置置于卸貨地點的上方。然后,就可進行管子18的卸貨操作了。
根據(jù)本發(fā)明,本裝置一接近前次卸下的已經(jīng)擱置好了的管子層時或一接近管子將被放置的平面時,升降機立刻停止下放。
隨后,電磁鐵8向上運動,直到管子18與臂20脫離為止,此時,卡臂17可以返回到初始位置(如圖1所示)。然后,電磁鐵8向下運動,下降到圖1所示的位置上,即低于卡臂17的臂20。
這時,整個裝置進一步下降,直到管子18與其所放地點表面相接觸并且使懸吊纜繩完全松馳。然后,電磁鐵消磁并以最小的噪音將管子放置在卸貨地點。
此后,就可進行下一次裝卸工作了,裝卸過程與上述的完全一樣。電磁鐵8勵磁之后的所有操作僅當在上述條件下,以預定的電流值確實完成了勵磁操作之后才能進行。
因此,只有在電磁鐵確實已將管子18吸附好了的情況下,才能吊起本裝置。
另外,由于管子的裝卸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的,所以消除了各種噪音源。這是因為被起吊的管子不是隨意排列的,而是一根挨一根排列成一層,這樣就很容易將其放下,不會造成相互碰撞和滾動。
最后應當指出,本裝置的一個重要優(yōu)點是:所有的裝卸工作都是由起重機駕駛員或升降機操作人員來完成的。所以,只需要一人就可完成這項工作,這將大大降低工作成本并完全排除了地面人員發(fā)生事故的危險。
當然,所有上述技術(shù)可以擴展應用于長型金屬,尤其是鋼制物件,這些物件可具任何形狀的橫斷面,例如棒材、棍材等,而這并不超出我們所討論的裝置的發(fā)明實質(zhì)。其它的按本發(fā)明對裝置所作的擴加和/或改進亦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