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油脂化工技術,所得產(chǎn)品可作為食用特種油脂,廣泛用于食品工業(yè)。
類可可脂具有類似天然可可脂的性質,兩者固體脂肪指數(shù)、碘價、折光率、皂化價等特性指標相近,并具有與天然可可脂相似的軟化溫度范圍窄,在常溫下硬而脆,在人體溫度(37℃)下迅速熔化等特點,是生產(chǎn)巧克力的重要原料。由于天然可可脂主要從熱帶植物可可豆中提取,產(chǎn)地范圍狹窄、產(chǎn)量低、價格貴,遠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因此,許多國家以天然可可脂的代用品一類可可脂來滿足市場需要。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制取類可可脂的方法是:以棕櫚油、牛油堅果脂、雙羅果脂、婆羅脂、芒果核脂等熱帶植物脂為原料,經(jīng)過選擇性氫化,用有機溶劑結晶分提出性能近似于天然可可脂的部分,再經(jīng)脫除催化劑和脫酸、脫色、脫臭處理得到類可可脂。亦有用上述原料直接用有機溶劑分級結晶的方法得到類可可脂。這些原料產(chǎn)于熱帶地區(qū),而在亞熱帶地區(qū)(包括中國、南美、巴基斯坦等地)極其缺乏。因此原料不易得到,產(chǎn)量受到很大限制。利用烏桕脂(或籽)制取類可可脂的方法,經(jīng)查閱美國化學文摘、美國化學協(xié)會雜志、世界專利以及油脂、林業(yè)、食品方面的雜志均未發(fā)現(xiàn)記載。利用中國專利局、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電子計算機與國外機檢系統(tǒng)聯(lián)機檢索也未發(fā)現(xiàn)。
西德專利(DE-2747765)中介紹了從棕櫚油中制取類可可脂(富含1,3-二軟脂酸-2-油酸甘三酯)的加工過程,該過程采用分級結晶得到低熔點部分,再用丙酮溶劑處理得到類可可脂。該方法使用的溶劑量為結晶分離的低熔點物的8倍。該工藝丙酮耗量大,使得生產(chǎn)設備、回收裝置龐大,投資大,生產(chǎn)成本高,并使生產(chǎn)安全受到威脅。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尋求類可可脂的新油源,采用資源豐富的烏桕脂為原料,通過安全可靠、較為簡單的工藝路線制取類可可脂,以改變國內類可可脂完全依靠進口的狀況。
本發(fā)明的要點是以烏桕脂(或烏桕籽經(jīng)除雜質、破膜,加入有機溶劑萃取、過濾得萃取液,萃取液經(jīng)減壓脫除溶劑得烏桕脂)為原料。制取類可可脂的工藝過程如下:
1、在烏桕脂中加入有機溶劑,加熱使烏桕脂全部溶劑,冷卻結晶,過濾分提,低熔點分提物經(jīng)脫除溶劑,并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得類可可脂。
2、將烏桕脂加熱熔解,經(jīng)二次(或一次)冷卻結晶,恒溫過濾,濾液部分加入有機溶劑進行重結晶,分離得結晶物,經(jīng)脫除溶劑后,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即得類可可脂(“三脫”亦可是在冷卻結晶之前的工序)
具體實施方法有以下諸種(原料以1000克計):
方法Ⅰ:將烏桕脂加熱至60~70℃熔化,脫除磷脂(水合法或磷酸法),過濾除去雜質,再加熱至60~70℃成透明均相溶液,放入25~41℃水浴冷卻3~5小時至38~42℃結晶(第一次結晶),恒溫過濾分離出高熔點部分(副產(chǎn)Ⅰ)。濾液部分繼續(xù)加熱至完全熔解,放入25~35℃水浴冷卻4~10小時至32~37℃結晶(第二次結晶),恒溫過濾分離出高熔點部分(副產(chǎn)Ⅱ)。低熔點濾液中加入5倍的有機溶劑〔丙酮、正己烷或丙酮-酒精混合溶液(酒精量<30%)〕,加熱至完全熔解后,冷卻至10~-10℃結晶,過濾取結晶物經(jīng)減壓脫除有機溶劑得類可可脂粗制品,再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得精制類可可脂?!叭摗睘橛椭庸こS玫木珶挿椒ā?/p>
方法Ⅱ:將烏桕脂按方法Ⅰ所述脫磷脂和過濾后,再將烏桕脂加熱至60~70℃全部熔解,放入25~41℃水浴,冷卻6~12小時至36~42℃結晶,恒溫過濾分離出高熔點部分(副產(chǎn)品),濾液中加入5倍的有機溶劑(同方法Ⅰ)處理得類可可脂粗制品,再經(jīng)“三脫”得精制類可可脂。
方法Ⅲ:將烏桕脂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得精制烏桕脂,每1000克烏桕脂加熱熔解后,冷卻至40~50℃加入470~1000克有機溶劑(丙酮或正己烷),放入15~35℃水浴冷卻3~6小時至26~35℃結晶,恒溫過濾,將結晶部分分離,濾液經(jīng)減壓脫溶劑后得類可可脂產(chǎn)品。
方法Ⅳ:先將烏桕脂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加熱至60~70℃完全熔解,在25~41℃水浴中冷卻2~5小時,至38~42℃結晶,恒溫過濾,分離出高熔點部分(副產(chǎn)Ⅰ),濾液部分加熱至60~65℃,至完全熔解,在25~35℃水浴中冷卻3~8小時,至32~37℃結晶,恒溫過濾,分離出高熔點部分(副產(chǎn)Ⅱ),濾液部分加入5倍有機溶劑,加熱至完全熔解,冷卻至10~-10℃結晶,過濾的結晶物經(jīng)脫除溶劑后即為類可可脂。
方法Ⅴ:先將烏桕脂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加熱熔解,在25~41℃水浴中冷卻4~10小時,至36~42℃結晶,分離出的低熔點部分加入有機溶劑處理得類可可脂(同方法Ⅳ)。
實例1:(操作步驟見方法Ⅰ)
本發(fā)明同已有方法相比,由于采用了資源豐富的烏桕脂,因此,原料來源廣泛,打破了熱帶地區(qū)的限制,方法簡單易行,便于推廣,所用有機溶劑量小,因而安全性較大,設備利用率較高,可減小設備投資。采用烏桕脂為原料制取類可可脂得率高(得率為30-70%),成本低。
本發(fā)明所制得的類可可脂其物化指標接近國外同類產(chǎn)品“柯布靈”(Coberine)等類可可脂,具體性能如下:
1.固體脂肪指數(shù)(SFI)數(shù)據(jù):
3、巧克力生產(chǎn)廠按調溫型工藝條件試制成巧克力,產(chǎn)品脆度好,斷開有聲,表面光亮,色澤正常,無起霜發(fā)花現(xiàn)象,口味正常,無異味,脫模順利,能滿足巧克力生產(chǎn)工藝要求。
1、一種類可可脂的制備方法,以天然植物油脂為原料,用有機溶劑冷卻結晶分提,低熔點分提物脫除溶劑后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以烏桕脂(或籽)為原料。
2、根據(jù)權項1,其特征是采用的有機溶劑為丙酮或正己烷(大豆油、8號輕汽油)。
3、根據(jù)權項1或權項2,其特征是原料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為1∶0.4~1。
4、根據(jù)權項1或權項3,其特征是冷卻結晶的溫度為26~35℃,冷卻時間為3~6小時。
5、一種類可可脂的制備方法,以天然植物油脂為原料,經(jīng)二次冷卻結晶或一次冷卻結晶,低熔點物用有機溶劑重結晶,再經(jīng)脫酸、脫色、脫臭處理,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以烏桕脂為原料,恒溫過濾。
6、根據(jù)權項5,其特征是未經(jīng)“三脫”的烏桕脂第一次冷卻結晶的溫度為38~42℃,時間為3~5小時,第二次冷卻結晶的溫度為32~37℃,冷卻時間為4~10小時。
7、根據(jù)權項5,其特征是未經(jīng)“三脫”的烏桕脂一次冷卻結晶的溫度為36~42℃,冷卻時間為6~12小時。
8、根據(jù)權項5,其特征是經(jīng)“三脫”后的烏桕脂第一次冷卻結晶溫度為38~42℃,冷卻時間為2~5小時,第二次冷卻結晶溫度為32~37℃,冷卻時間為3~8小時。
9、根據(jù)權項5,其特征是經(jīng)“三脫”后的烏桕脂一次冷卻結晶的溫度為36~42℃,冷卻時間為4~10小時。
10、根據(jù)權項5至權項9,其特征是在結晶溫度下恒溫過濾。
11、根據(jù)權項5,其特征是重結晶所用的有機溶劑為丙酮、正己烷(大豆油、輕汽油8號)、丙酮-酒精混合溶液(酒精量<30%)。
12、根據(jù)權項5或權項11,其特征是重結晶的有機溶劑用量為低熔點物的5倍,重結晶溫度為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