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啪啪,最新精品在线,国产ts一区二区,色亚洲一区二区,草草影院国产,久久国产99,欧美日韩四区

陰極射線管管座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3012135發(fā)布日期:2025-09-16 09:27閱讀:10來源:國知局

發(fā)明背景

本發(fā)明是論及一陰極射線管管座(cathode-raytubesocket)用于連接一陰極射線管與一電路(electriccircuit),而更特別的有一放電隙(dischargegap)到陰極射線管用作防止從陰極射線管施加至電路的一過電壓(overvoltage)。

先前的陰極射線管揭示于例如美國專利3,251,016號(1966年5月10日授予)和美國專利3,636,412號(1972年1月8日授予)。在揭示的陰極射線管中,一通過導(dǎo)體(groundingconduc-tor)是弧形地彎曲大體上同心于接觸片(contacts)的配置,而電極部件(electrodemembers)從帶有放置在電極部件和接觸片之間的放電隙的通地導(dǎo)體伸出。通地導(dǎo)體根據(jù)陰極射線管座一殼體(body)定位,而電極部件不是獨立地根據(jù)各自的接觸片定位。所以,在裝配好的管座中一個高精密度尺寸的放電隙不能制造的。如果放電隙整個地配置于管座殼體中以防護灰塵的進入,全部的結(jié)構(gòu)將是復(fù)雜的,或管座殼體將一定是個多元(plurality)裝配部件構(gòu)成。否則,灰塵很易找到進入放電隙的途徑,改變了放電特性由此降低了可靠性。

發(fā)明概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能容易地加工的陰極射線管管座,具有一高精密度尺寸的放電隙,和防止灰塵或其他外來物質(zhì)進入放電隙。

根據(jù)本發(fā)明,接觸片(contactpieces)是壓配合(force-fitted)和安裝在一種絕緣材料的殼體的第一定位槽(firstpositioninggrooves)中,而定位的接觸片有部份用作第一放電極部份(firstdischargeelectrodeportions)。殼體具有確定在其中且從第一定位槽隔開一距離的第二定位槽(secondpositioninggrooves)而第二放電極部份(seconddischargeelectrodeportions)是壓配合和定位在第二定位槽中。這些第二電極部份(secondelecfrodeportions)是整體地與一彎成角狀弧形的通地導(dǎo)體連接在一起。定位的第二電極部份與定位的接觸片的第一電極部份(firstelectrodeportions)共同地確定放電隙在兩者之間。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份以及殼體共同地構(gòu)成封閉的放電隙腔(dischargegapchambers),因此灰塵或其他外來物質(zhì)不會進入放電隙腔。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性能和優(yōu)點從下面包括附圖的敘述將會變得更顯而易見在這些附圖中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案借助于說明性的例子得到證明。

附圖的簡單敘述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陰極射線管管座的透視圖;

圖1A是圖1所示管座中除去接觸片和一通地導(dǎo)體時的一部份透視圖;

圖1B是圖1A所示管座沿3-3線切開而從底部成斜角看的透視圖;

圖1C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管座的主體部份(mainbodypor-tion)12的基本構(gòu)造的剖面圖;

圖2是圖1所示管座的俯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管座的底視圖;

圖3A是圖1所示管座的背后透視圖;

圖4是圖2管座的主體部份的縱向剖面圖;

圖4A是一接觸口部份(contactportion)18的一托架(holder)的放大剖面圖;

圖5是圖2中說明的主體部份的俯視圖;

圖6是取自圖5沿6-6線的剖面圖;

圖7是一接觸片(contactpiece)28的放大透視圖;

圖8是一通地導(dǎo)體41的放大透視圖;

圖9是取自圖4沿9-9線的剖面圖;

圖10是一盒部件(boxmember)和一蓋部件(covermem-ber)的分解透視圖;

圖11是一高壓接觸片(high-voltagecontactpiece)和一高壓放電極(high-voltagedischargeelecfrode)的放大透視圖。

最佳實施方案的敘述

如圖1至4中的說明,一絕緣材料的殼體11是由其中有伙伴(companion)陰極射線管(CRT)的末端管腳(terminalpins)可插入的主體部份12以及與主體部份12的一側(cè)(side)組成一整體的一高壓放電隙腔(high-voltagedischargegapchamber)13所組成。雖然CRT管座實際實施方案的主體部份12如圖1、圖1A及1B中見到的由許多凹槽(recesses)和凸塊(projections)所形成的稍微復(fù)雜的形狀,主體12簡化的基本結(jié)構(gòu)包括一中央圓柱形管道(centercylindricaltube)12a,一第一圓柱形側(cè)壁(firstcylindricalsidewall)12b同軸地配置在中央圓柱形管道12a的外面,一前環(huán)形壁(frontannularwall)12c連接第一圓柱形側(cè)壁和中央圓柱形管道兩者的前端,第二圓柱形側(cè)壁(secondcylindricalsidewall)12d同軸地配置在中央圓柱形管道12a的外面且在第一圓柱形側(cè)壁的后面,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外徑大于第一圓柱形側(cè)壁12b的外徑,一中間環(huán)形臺階壁部份(intermediateannularstepwallportion)12e連接第一圓柱形側(cè)壁12b的后端(rearend)和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前端(frontend)以形成管座的一臺階部份(steppedpor-tion),以及一個多元分隔壁(partitionwalls)12f配置在有規(guī)律的角區(qū)間內(nèi)平行中央圓柱形管道的軸從中央圓柱形管道12a的外圓周表面徑向地延伸至第一和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b、12d的內(nèi)圓周表面,從而形成一個多元接觸片殼(contacthousings)17。貫穿孔(throughholes)25是制造在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中穿過各自的接觸片殼17連通到外面,確定了放電腔孔(dischargechamberholes)25。根據(jù)本發(fā)明,定位槽23、26設(shè)置在靠近各個貫穿孔的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里面和外面。二放電極面(dischargeelectrodefaces)33、42固定地定位在各內(nèi)和外定位槽23、26中從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各自的里邊和外邊相對的相互經(jīng)過貫穿孔25和堵塞貫穿孔,從而形成一大體上封閉的放電腔25′(dischargechamber)。二放電極面33、42之一是一容納在接觸片殼17中的一接觸片28的一部份(portion)33而二放電極面33、42中的任何一個有一壓向另一放電極面形成的半極球凸塊48形成在其中,從而二者之間確定了一放電隙。

現(xiàn)在根據(jù)本發(fā)明將在下面對CRT管座的一特殊的實施方案作詳細(xì)的說明。主體部份12大體上是一厚的圓形輪廓有一同軸于中心軸(centralaxis)14的中央圓柱形管道(centercylindr-icaltube)12a的一圓孔15確定貫穿其間。主體部份12具有一多元末端管腳插入孔16在沿著與中心軸14同心的圓作等區(qū)間的一前面確定的前環(huán)形壁12c中形成用作陰極射線管的末端管腳插入。主體部份12也有接觸片殼17(圖4)各自與末端管腳插入孔16連通而在一軸的方向延伸至殼體11的后部(例如在圖1和圖4中的底部)。接觸片28是各自容納在接觸片殼17中以使接觸片28的接觸口部份18固定在鄰近末端管腳插入孔16的殼17的狹的部份中。每一接觸片殼17有一延伸部份向外延伸,位于接觸部份18的后面,從中心軸14離開。主體部份12也有一接合凹槽(engage-mentrecess)21確定在第一圓柱形側(cè)壁12b的一內(nèi)壁表面在每一接觸片殼17的狹的部份,接合凹槽21是定位于鄰近接觸口部份18的徑向外面從中心軸14離開。接合凹槽21作平行于中心軸14的延伸高聳至接觸片殼17的延伸部份(expandedportion)19該處凹槽21終止形成一接合臺階部份(engagementstepportion22如圖1B中所示。在說明的實施方案中,如從圖3中見到的在接觸片殼17的圓形排列的一末端沒有接觸片容納在接觸片殼17中。

定位槽23a、23b在角上形成彼此間相對的關(guān)系該處相對分隔壁12f接觸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如圖1B和6中所示,定位槽23a、23b在沿著主體部份12的中心軸14的方向延伸至中間環(huán)形臺階壁12e的一內(nèi)壁表面。定位槽23a、23b之間在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中形成放電隙腔孔(dischargegapchamberhole)25通過接觸片殼17與殼體部份12的外邊連通。主體部份12在相對于放電隙腔孔25的裝置的前面有一較小的外徑。一對定位槽26a、26b(圖1A和5)是設(shè)置在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外表面上在每一放電隙腔孔25彼此相對的兩邊,定位槽26a、26b平行于中心軸14延伸。因而,定位槽23a、23b是沿著同心于中心軸14的一個圓排列,另一方面定位槽26a、26b是沿著同心于中心軸14關(guān)于定位槽23a、23b是徑向地向外的另一圓排列。

如圖4和7所示,每一接觸片28分別安裝在接觸片殼17中,接觸片是用一單一的金屬片切割和彎曲的方法制成。接觸口部份18是由一金屬片的T形末端彎曲成大體上一管狀而形成。接觸口部份18有一扁平面(flatface)18a是位于遠(yuǎn)離中心軸14的一邊,在其中切開成一小的接合指狀物(engagementfinger)29完全地在這里豎起。扁平面18a是與第一圓柱形側(cè)壁12b的內(nèi)壁表面安裝成平面對平面的接觸以使小接合指狀物29伸入接合凹槽21中而指狀物29的尖頭嚙合接合臺階部份(engagementstepportion)22為了加固接觸片28以防移動(圖4和圖4A)。管狀接觸部份18有一中間部份向中心擠壓和移動,形成一彈性插孔(resilientreceptacle)31用作彈性地安裝末端管腳經(jīng)過插入孔16插入。如圖1B和4A中說明,扁平面18a的前端是安裝在一凸塊91和側(cè)壁12b的內(nèi)壁表面之間制止接觸口部份18因陰極射線管末端管腳的插入和移去來自相對于軸14的徑向的移動。

接觸片28有一頸部份(neckportion)32從接觸口部份18延伸和沿著中間環(huán)狀臺階壁12e的內(nèi)壁表面向外地彎曲。接合臺階部份22是夾在頸部份32和接觸片28的指狀物29兩者之間因此接觸片28固定在平行于軸14方向的適當(dāng)位置以便因末端管腳插入和移去作堅固地定位。頸部份32有一外端(outerend)從該處一放電極部份33沿著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一內(nèi)壁表面向后地延伸。放電極部份33有一尾端(rearend)從該處一外延伸部份(outerextension)34沿著主體部份12的后部表面遠(yuǎn)離中心軸14徑向地向外延伸。一末端(terminal)35從外延伸部份34的尾端完全地向后地延伸。

放電極部份33有相對的邊從那里接合邊緣(engagenmentflanges)36a、36b在它的寬度方向伸出和對放電極部份33傾斜地向著中心軸14作些微地彎曲。接合邊緣36a、36b有傾斜的前邊為了容易將它插入定位槽23a、23b。對于裝配,接合邊緣36a、36b是分別從主體部份12后面壓配合進入定位槽23a、23b導(dǎo)致放電極部份33緊緊地靠攏在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內(nèi)表面的邊上的放電隙孔25因為彎曲接合邊緣36a、36b的一偏置力(biasingforce)對著腔孔25。如圖3和4中所示,接觸片28的外延伸部份34是大體上安裝在確定在第二圓柱形側(cè)壁的尾端表面中每一徑向地延伸的凹槽39中。

如圖1、2和8中所示,一通地導(dǎo)體41是從一帶形導(dǎo)電條(strip-shapedconductivemember)彎成一弧形沿著主體部份12的外圓周表面延伸且具有平行于中心軸14的寬度方向。從通地導(dǎo)體41一邊緣邊(marginalside)在寬度方向那里伸出一多元的放電極部份42。每一放電極部份42有相對的接合邊(engagementedges)43a、43b從它的兩邊延伸,接合邊43a、43b是傾斜地和徑向地離開中心軸14向外地作輕微地彎曲。接合邊43a、43b是錐形的,因此二者之間的距離是向著放電極部份42遠(yuǎn)側(cè)端逐漸地減少。接合邊43a、43b是壓配合分別地進入定位槽26a、26b,從主體部份的前邊定放電極部份42的位置。如這樣裝配,放電極部份42緊緊地靠攏在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外圓周表面的邊上的放電隙腔孔25因為彎曲接合邊43a、43b的一偏置力對著腔孔25。每一放電極部份的遠(yuǎn)側(cè)端(distalend)是安裝在與靠近每一放電隙腔孔25一后邊部份(rearedgepor-tion)的定位槽26a、26b整體地形成的槽45中。

通地導(dǎo)體41有一多元的防塵凸片(dust-preventionlugs)46它的每一個是從另外的邊緣邊那里整體地伸出且朝向中心軸14彎曲去靠近形成在第二圓柱形側(cè)壁的圓周表面中的導(dǎo)向凹槽(guiderecess)24在孔25和中間環(huán)形臺階壁12e的外表面之間的分界部份(boundaryportion)連通兩者。一多元淺的安裝凹槽(fittingrecesses)47在中間環(huán)形臺階壁12e中形成以便圍繞對應(yīng)的導(dǎo)向凹槽24的邊緣邊。防塵凸片46是分別安裝在安裝凹槽47中去靠近導(dǎo)向凹槽24。導(dǎo)向凹槽24提供當(dāng)電極部份42安裝入定位槽26a、26b時沿著與各自的電極部份42在中心處那里整體地形成的半球形凸塊48的容許通路。接觸片28的電極部份33,通地導(dǎo)體41的電極部份42,防塵凸片46以及放電隙腔孔25的內(nèi)壁表面聯(lián)合地構(gòu)成一放電隙腔25′。一放電隙49是確定在每一電極部份33與從對應(yīng)的電極部份42向著電極部份33伸出的半球形凸塊48之間。通地導(dǎo)體41具有大致上平坦的部份在那里電極部份42和防塵凸片46在相反方向伸出。所以,通地導(dǎo)體41有一大體上多邊形的形狀。

用本發(fā)明的陰極射線管管座,接觸片28的放電部份33是壓配合進入各自的定位槽23a、23b中,和放電隙49是確定在定位的電極部份33和42之間。放電極部份42也是由壓配合進入到定位槽26a、26b中固定地定位。殼體11是用一合成樹脂材料以高精密度尺寸壓制成的。所以,放電極部份33和42之間的距離能夠高度精密,同樣也是放電隙49的長度。通地導(dǎo)體41的電極部份42是從殼體11的前邊由壓配合通地導(dǎo)體41一齊簡易地定位,而接觸片28是從殼體11的后邊用壓配合定位。所以,部件(parts)能在簡單的操作中裝配。殼體11是一簡單結(jié)構(gòu),而不是一個二件前后半個(twofrontandrearhalves)的組合件,以及放電隙腔25′不是由殼體11自己確定。放電隙腔25′是由電極部份33、42和防護灰塵從導(dǎo)向槽24進入的防塵凸片46圍成且因此減低了作用可靠性。閉合放電隙腔25′是由壓配合接觸片28和電極部份42在應(yīng)有的位置自動地構(gòu)成。隨著通地導(dǎo)體41是由圍繞中心軸14的多角地彎成的帶形導(dǎo)體(strip-shapedconductor)組成,通地導(dǎo)體41和電極部份42的材料要求較一具有橫向垂直于中心軸14的環(huán)形條(ring-shapedstrip)構(gòu)成的通地導(dǎo)體更有效地利用。因此,管座能減小外邊的直徑。接觸片28可以是所謂分叉型(bifurcatedtype)。

現(xiàn)將敘述殼體11的高壓腔13。如圖1、9和10中所示,高壓腔(high-voltagechamber)13是由從主體部件12的一邊整體伸出的方盒部件(sguareboxmember)51組成,而一蓋部件52封蓋在盒部件51中的前口。高壓放電極53、54彼此相對的配置在盒部件51中。這些高壓放電極53、54包含帶有彼此相向伸出有中心的半球形隆起部(protuberances)的方金屬板同時一高壓放電隙確定在其間。在說明的實施方案中,電極53大體上在盒部件51中央平行于中心軸14的方向延伸,另一方面電極54是逆著盒部件51的一側(cè)壁(sidewall)51a安裝它面向電極53。電極54有相對的邊導(dǎo)向和安裝在確定在側(cè)壁51a的支持槽(supportgrooves)55a、55b中且在平行于中心軸14的方向延伸。

接觸片28中最靠近高壓腔13的一個用作高壓接觸口(high-voltagecontact)28h,如圖4和11中所示,是用高壓放電極53整體地構(gòu)成。高壓接觸口28h包含一有一向后延伸的后端的接觸部份18a且從后端一連接部份57是大體上彎成直角朝向高壓腔13。連接部份57經(jīng)過在主體部份12和盒部件51之間的隔板(partition)58中確定的通路59到高壓腔13,如圖10所示。連接部份(connectingportion)57沿著盒部件51的一后板(rearplate)51c的一內(nèi)表面延伸。連接部份57是定位于離開電極(electrode)54相對的電極53的一邊上,和包括一頸部57a(圖11)在一向前的方向傾斜地延伸(例如在圖10、11中在向上的方向)朝向電極53且整體地連接到電極53的一后邊。電極53是連接至遠(yuǎn)離高壓接觸片28h和電極54的在向前方向延伸的高壓前端(high-voltagefrontterminal)35h。

電極53是由一彎曲部份(bentportion)61聯(lián)接到高壓前端35h該部份大體上由從后板51c整體地延伸的一直角管狀壁(rectangulartubularwall)62包圍。電極53的相對邊是安裝在隔板58中確定的一支持槽63a中和在直角管狀壁62中形成的一槽63b中。肋條(Ribs)64是配置在盒部件51的內(nèi)表面上在電極53和54的邊緣邊之間用來增加蠕變(creeping)的距離。電極54有一末端65從盒部件51的后板51c向后地延伸如圖4中所示。

蓋部件52是大體上鑲嵌在盒部件51的一前外周表面上面。如圖9和10中說明,V形斷面的鎖定部件(lockingmembers)66a、66b從蓋部件52的邊板(sideplates)52a、52b的后端整體地向后延伸分別對著盒部件51的相對的側(cè)壁51a、51b安裝。錐形脊(taperedridges)68a、68b是整體地形成在側(cè)壁51a、51b的外表面上,錐形脊68a、68b逐漸地由側(cè)面延伸從那里朝向后端。當(dāng)鎖定部件66a、66b被錐形脊68a、68b鎖緊時蓋部件52就固定到盒部件51。如圖1中所示,主體部份12有一確定在前表面的高壓保護槽(high-voltageprotectivegroove)71在那里包圍著高壓接觸口28h,保護槽71與中心孔(centralhole)15互通。一保護部件(protectivemem-ber)72(圖10)是插在保護槽71中且對著隔板58固定。保護部件71同蓋72是整體的且填塞通路59而對著后板51c壓住連接部份57(圖4)。如圖9中所示,一個多元肋條73是用電極53和54之間的蓋部件52整體地形成以增加沿著電極53和54之間的蓋部件52的內(nèi)表面的蠕變距離。一壓緊凸塊74(presserprojection)是在蓋部件52的一內(nèi)表面上整體地形成用作對著從后板51c整體地伸出的一凸塊75向后地壓住彎曲部份61。

高壓端(high-voltageterminal)35h經(jīng)過確定在蓋部件52中一小孔76伸出蓋部件52外面。在說明的實施方案中,高壓端35h是由與蓋部件52遠(yuǎn)離主體部份12的一邊整體地以合成樹脂壓制成的保護蓋(protectivecover)77保護著因此保護蓋77對于連接邊可作角移動。當(dāng)保護蓋77轉(zhuǎn)動至相對于蓋部件52的前表面,用保護蓋77整體地形成的U形鎖定部件78a、78b是鎖緊在蓋部件52的邊板52a、52b上的鎖定脊(lockingrid-ges)81a、81b上(圖2)。保護蓋77有一凹口(recess)83經(jīng)過這里能將連接至高壓端35h的一引線(leadwire)引出保護蓋77。

當(dāng)接觸片28和通地導(dǎo)體41的電極部份33和42是各自壓配合進入主體部份12時,它們是相對于確定在其中的規(guī)定長度的放電隙自動地定位。因放電隙腔25′能由電極部份33、42和放電隙腔孔25的內(nèi)表面封閉外部,防塵凸片46可以省去。

如前面所提到,要求導(dǎo)向凹槽24當(dāng)放電極部份42在軸14的方向插入定位槽26a、26b的時候允許半球形凸塊48有通路,而這些導(dǎo)向凹槽24必須用防塵凸片46來遮蓋。然而,如果在那里電極部份42是用力裝在主體部份12上在這方向其中間半球形凸塊48伸出使堵塞各孔25的開口(openings)中的一個,導(dǎo)向槽24是不需要和防塵凸片46可以省去。

半球形凸塊可以在接觸片28的電極部份33上形成,如圖7中虛線所指示。用這樣的一個可采用的方法,電極部份42上的半球形凸塊48可以用平坦電極(flatelectrodes)替換而那些導(dǎo)向槽現(xiàn)在就不需要。所以,防塵凸片46和安裝凹槽47也可以省去。然而,在各個接觸片殼17沿著和在定位槽23a與23b之間的第二圓柱形側(cè)壁12d的內(nèi)表面中必需形成導(dǎo)向凹槽,因此容許在電極33上的半球形凸塊在這里通過當(dāng)后者是壓配合進入定位槽23a、23b中的時候。這樣的導(dǎo)向凹槽可以由圖7中所示的接觸片28的外延伸部份34來遮蓋,它作為防塵片二用的。

雖然一個肯定的較佳實施方案已經(jīng)顯示和敘述,必須明白在其中可以作出許多不違反附上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的改變和修改。

當(dāng)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