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服務器冷卻,尤其涉及一種服務器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1、相關技術中的服務器冷卻裝置,通過將冷板設置于服務器內部,并將冷板通過冷卻管連接到外部的冷卻設備,冷卻設備需要龐大的定壓注液、排液、烘干、充氮等裝置,導致服務器運營維修不便,且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服務器冷卻裝置,能夠便于服務器的運營維修,有利于提高運營維修效率。
2、本實施例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包括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外冷卻裝置和導熱連接裝置,所述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可拆卸設于服務器的殼體內的發(fā)熱體上,所述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內設置第一冷卻介質的循環(huán)腔體,所述循環(huán)腔體包括散熱腔、冷凝腔和導流腔,所述散熱腔的一端鄰近所述發(fā)熱體,所述散熱腔的另一端與所述冷凝腔連通,所述導流腔連通所述冷凝腔和所述散熱腔,以使所述第一冷卻介質在所述散熱腔、所述冷凝腔和所述導流腔內形成內循環(huán),所述內循環(huán)位于所述殼體內;所述外冷卻裝置包括冷卻件和冷卻源,所述冷卻源用于向所述冷卻件供應第二冷卻介質,所述冷卻件設于所述殼體的外側面,且所述冷卻件鄰近所述冷凝腔;所述導熱連接裝置的一端與所述冷卻件接觸,所述導熱連接裝置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殼體內并與所述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的外表面接觸,所述導熱連接裝置鄰近所述冷凝腔布置且與所述冷凝腔在所述殼體的壁厚向上相對布置。
3、可以理解的是,當服務器殼體內的發(fā)熱體發(fā)熱且溫度達到一定值時,位于散熱腔內的液態(tài)的第一冷卻介質會吸收發(fā)熱體產生的熱量而轉化為氣態(tài),而氣態(tài)的第一冷卻介質向冷凝腔流動,第一冷卻介質在冷凝腔內通過導熱連接裝置與冷卻件內的第二冷卻介質發(fā)生熱交換而使氣態(tài)的第一冷卻介質轉變?yōu)橐簯B(tài),液態(tài)的第一冷卻介質可以再次轉變?yōu)橐簯B(tài)并朝向循環(huán)腔體的第一端流動,如此循環(huán)將發(fā)熱體產生的熱量帶出,從而實現(xiàn)對服務器殼體內部的冷卻,通過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和外冷卻裝置兩套冷卻系統(tǒng)對服務器進行冷卻,且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和外冷卻裝置各自獨立,對服務器內部進行運營和維修時,外冷卻裝置依然可以獨立工作,不會對服務器的運營和維修造成影響,且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可拆卸連接在殼體內,可以在需要對服務器內部就行維修時,從服務器內拆除以避免對維修造成干涉,外冷卻裝置也可以由專業(yè)操作人員進行管理,從而可以便于服務器的運營維修,有利于提高運營維修效率。
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包括外殼和隔離件,所述散熱腔位于所述外殼內的底部,所述冷凝腔位于所述外殼內的頂部,所述隔離件設于所述外殼內并與所述外殼的內壁面之間形成所述導流腔。
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內在水平方向彼此相對的兩側均設有所述冷凝腔;
6、所述外殼內在水平方向彼此相對的兩側均設有所述導流腔,且兩側的所述導流腔與兩側的所述冷凝腔一一對應。
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包括頂板、底板和周壁,所述周壁設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頂板之間且沿所述外殼的周向延伸,所述頂板圍成所述冷凝腔的部分包括傳導部,所述傳導部與所述導熱連接裝置接觸;
8、所述傳導部的沿從內向外的方向延伸且向下傾斜布置,所述導熱連接裝置與所述傳導部接觸并形狀適配。
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周壁包括沿從內向外的方向延伸且向上傾斜布置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上端與所述傳導部的下端相連。
10、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外殼的縱剖視圖中,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傳導部之間呈夾角為a,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傳導部均為形狀記憶合金;若散熱腔頂部的溫度高于第一預設溫度t1,所述連接部和所述傳導部之間的夾角增大至第一預設角度a1;若散熱腔頂部的溫度低于第二預設溫度t2,所述連接部和所述傳導部之間的夾角減小至第二預設角度a2;其中,t1>t2,a1>a2。
1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板設有導流槽和勻流槽,所述導流槽設有多個,多個所述導流槽沿所述外殼的底板周向均勻間隔布置,所述勻流槽為環(huán)形并設于多個所述導流槽的中部,所述導流槽與所述勻流槽連通。
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流腔的流通截面沿從上到下的方向先逐漸減小再逐漸增大。
1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冷卻件為冷卻盤管,所述冷卻盤管鋪設在所述殼體上,所述冷卻盤管的進口與所述冷卻源的出口相連,所述冷卻盤管的出口與所述冷卻源的進口相連;所述冷卻盤管呈s型分布,且所述冷卻盤管相鄰管段之間的距離由所冷卻盤管的中部向外側逐漸增大。
1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還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設于所述循環(huán)腔體內,所述壓力傳感器被配置為獲取所述循環(huán)腔體內的壓力信息。
1.一種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包括外殼和隔離件,所述散熱腔位于所述外殼內的底部,所述冷凝腔位于所述外殼內的頂部,所述隔離件設于所述外殼內并與所述外殼的內壁面之間形成所述導流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在水平方向彼此相對的兩側均設有所述冷凝腔;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頂板、底板和周壁,所述周壁設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頂板之間且沿所述外殼的周向延伸,所述頂板圍成所述冷凝腔的部分包括傳導部,所述傳導部與所述導熱連接裝置接觸;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包括沿從內向外的方向延伸且向上傾斜布置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上端與所述傳導部的下端相連。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的縱剖視圖中,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傳導部之間呈夾角為a,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傳導部均為形狀記憶合金;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設有導流槽和勻流槽,所述導流槽設有多個,多個所述導流槽沿所述外殼的底板周向均勻間隔布置,所述勻流槽為環(huán)形并設于多個所述導流槽的中部,所述導流槽與所述勻流槽連通。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腔的流通截面沿從上到下的方向先逐漸減小再逐漸增大。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件為冷卻盤管,所述冷卻盤管鋪設在所述殼體上,所述冷卻盤管的進口與所述冷卻源的出口相連,所述冷卻盤管的出口與所述冷卻源的進口相連;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服務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散熱循環(huán)裝置還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設于所述循環(huán)腔體內,所述壓力傳感器被配置為獲取所述循環(huán)腔體內的壓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