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脈沖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適應高頻脈沖閥。
背景技術:
1、脈沖閥通常是指受電磁或氣動等先導閥的控制,能在瞬間啟閉高壓氣源產生脈沖的閥體。
2、目前的脈沖閥常用于煤氣、氫氣等氣體介質高頻率開關的自動控制,而現(xiàn)有電磁、氣動的控制方式,難以提高脈沖閥的響應開啟速度以及關閉速度,同時難以根據(jù)壓力反饋進行自適應調節(jié)閥門的脈沖開關頻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脈沖閥的響應速度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包括閥體、移動設置于閥體內側的閥桿,所述閥體兩側分別開設有下閥腔以及上閥腔,所述下閥腔與上閥腔之間通過氣槽連通,所述閥桿一端卡接于所述氣槽中,以使閥桿端部位于氣槽中形成密封時,下閥腔與上閥腔斷連;所述閥桿遠離氣槽的一端設置有活塞,以使活塞與閥體內側之間形成第一氣腔,活塞遠離第一氣腔的一側與閥體之間連接有第一彈性件,當?shù)谝粴馇怀錃鈺r,閥桿脫離氣槽位置。
3、進一步的,所述閥體內側移動設置有推桿,所述推桿與閥體之間連接有第二彈性件,且推桿與閥桿相匹配,以使閥桿脫離氣槽進行移動時,對推桿進行頂推。
4、進一步的,所述閥體一端具有第一調節(jié)桿,所述推桿與第一調節(jié)桿相匹配,且推桿與第一調節(jié)桿之間具有調節(jié)間隙,所述調節(jié)間隙用于限定閥桿的移動行程。
5、進一步的,所述閥體邊側開設有第一進氣口,所述第一進氣口連通至第一氣腔處。
6、進一步的,還包括比例分配閥,所述比例分配閥邊側開設有進氣孔以及排氣孔,所述排氣孔與第一進氣口相連,且進氣孔與排氣孔之間通過流道進行連通,閥芯移動設置于流道處,所述閥芯與比例分配閥之間設置有第三彈性件,以使閥芯對流道進行封堵。
7、進一步的,比例分配閥一端設置有第二調節(jié)桿,閥芯一端抵接設置有膜片,且第二調節(jié)桿與膜片之間設置有第四彈性件,以使第二調節(jié)桿控制閥芯的位置。
8、進一步的,還包括三通閥,所述三通閥的其中兩閥口位置分別連接至進氣孔以及第一進氣口處。
9、進一步的,所述活塞遠離第一氣腔的一側與閥體之間形成第二氣腔,所述閥體邊側開設有連通至第二氣腔處的第二進氣口,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比例分配閥的支路相連,以使支路對第二氣腔的壓力進行檢測。
10、進一步的,所述氣槽中設置有閥座,所述閥桿端部卡接于閥座中。
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調節(jié)桿靠近推桿的一端具有墊板。
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對下閥腔或上閥腔中進行煤氣、氫氣的供氣,由于閥桿端部卡接于氣槽中,使得初始狀態(tài)下煤氣、氫氣無法由氣槽進入另一氣路中,此時通過對第一氣腔進行充氣,使得第一氣腔中的氣壓升高,進而頂推活塞進行移動,使得活塞帶動閥桿向遠離氣槽的位置進行移動,以使氣槽對下閥腔以及上閥腔進行連通,將煤氣、氫氣等氣體進行快速排出,隨后第一氣腔回氣,配合第一彈性件對閥桿進行頂推,使得閥桿快速復位至氣槽中,完成單次放氣、關閉的操作,在該過程中,通過第一氣腔與第一彈性件的配合,可使閥桿進行快速的移動,進而控制氣槽的快速開啟或關斷,以便于提高脈沖閥整體的響應速度。
1.一種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1)、移動設置于閥體(1)內側的閥桿(2),所述閥體(2)兩側分別開設有下閥腔(3)以及上閥腔(4),所述下閥腔(3)與上閥腔(4)之間通過氣槽(5)連通,所述閥桿(2)一端卡接于所述氣槽(5)中,以使閥桿(2)端部位于氣槽(5)中形成密封時,下閥腔(3)與上閥腔(4)斷連;所述閥桿(2)遠離氣槽(5)的一端設置有活塞(6),以使活塞(6)與閥體(1)內側之間形成第一氣腔(7),活塞(6)遠離第一氣腔(3)的一側與閥體(1)之間連接有第一彈性件(8),當?shù)谝粴馇?7)充氣時,閥桿(2)脫離氣槽(5)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內側移動設置有推桿(9),所述推桿(9)與閥體(1)之間連接有第二彈性件(10),且推桿(9)與閥桿(2)相匹配,以使閥桿(2)脫離氣槽(5)進行移動時,對推桿(9)進行頂推。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一端具有第一調節(jié)桿(11),所述推桿(9)與第一調節(jié)桿(11)相匹配,且推桿(9)與第一調節(jié)桿(11)之間具有調節(jié)間隙(12),所述調節(jié)間隙(12)用于限定閥桿(2)的移動行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邊側開設有第一進氣口(13),所述第一進氣口(13)連通至第一氣腔(7)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比例分配閥(14),所述比例分配閥(14)邊側開設有進氣孔(15)以及排氣孔(16),所述排氣孔(16)與第一進氣口(13)相連,且進氣孔(15)與排氣孔(16)之間通過流道(17)進行連通,閥芯(18)移動設置于流道(17)處,所述閥芯(18)與比例分配閥(14)之間設置有第三彈性件(19),以使閥芯(18)對流道(17)進行封堵。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比例分配閥(14)一端設置有第二調節(jié)桿(20),閥芯(18)一端抵接設置有膜片(21),且第二調節(jié)桿(20)與膜片(21)之間設置有第四彈性件(22),以使第二調節(jié)桿(20)控制閥芯(18)的位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三通閥(23),所述三通閥(23)的其中兩閥口位置分別連接至進氣孔(15)以及第一進氣口(13)處。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遠離第一氣腔(7)的一側與閥體(1)之間形成第二氣腔(24),所述閥體(1)邊側開設有連通至第二氣腔(24)處的第二進氣口(25),所述第二進氣口(25)與比例分配閥(14)的支路(26)相連,以使支路(26)對第二氣腔(24)的壓力進行檢測。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槽(5)中設置有閥座(27),所述閥桿(2)端部卡接于閥座(27)中。
10.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適應高頻脈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節(jié)桿(11)靠近推桿(9)的一端具有墊板(28)。